l 公共场所的治理危机
n 北京公共场所的治理样本
奥运阶段:表现一流
8月8日奥运开幕式的几万名观众退场后,记者发现“地上没有一片纸屑,也没有留下一堆垃圾”。 有市民说:“原来我最怕坐公交车,大家一哄而上乱极了,但现在人人都自觉排队,没人好意思再去破坏这种秩序。”8月10日晚的天津体育场,虽然没有中国队参赛,但仍有近5万名球迷冒雨观看比赛,他们在为参赛球队加油助威的同时,还兴致勃勃地玩起了“人浪”,把赛场气氛推向高潮……
奥运之后:文明“退化”
2010年08月报道显示北京不文明反弹:十几米的小胡同里,四五十米距离支起了20多桌大排档,每隔两三桌便能看见一位“膀爷”。这样的“膀爷”在市区各个大排档并不少见。长安街北天安门西红墙外不到一百米的范围内,就有两处长椅被人占据着。一名青年男子四仰八叉地躺在椅子上,脱了鞋的一条腿搭在长椅的靠背上……
n 上海公共场所的治理样本
世博丰盛大餐难掩不文明现象
白俄罗斯的姑娘正在目睹一场“灾难”的发生——“中国人一手猛拍着桌子,一边对你喊着嘿!嘿!嘿!他们想喊我合影却让我觉得自己像只被围观的猩猩。”在丹麦馆,游客为争夺印章而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这被拍成视频传到了网上。爱尔兰馆的印章被当场抢去,原因是工作人员拒绝为同一个人盖数十本护照,于是游客决定自己动手,最后爱尔兰工作人员不得不报警。
有人总结了国人“七宗错”: 第一宗,不排队,爱插队;第二宗,随手扔垃圾、随地小便;第三宗,进入展馆后大声喧哗;第四宗,假冒残疾人,走绿色通道;第五宗,找到任意空间,就能躺下睡觉;第六宗:为求留影,见缝插针;第七宗,踩踏草坪……
n 面对公共场所的不文明,九成人不敢挺身而出
2009年11月6日,东方网世博志愿者会刊《心周刊》联手东方网,推出“今天,你被
打扰了吗?”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已有千余名网友参与其中,看到他人做出不文明举动时,
几乎所有的网友都不愿出面阻止,他们认为,他人劝阻并不管用。
n 见死不救,大家坚信保护自身安全就要“不和陌生人说话”?
见死不救成为许多人的信条,因为——
彭宇:“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南京一位74岁老太外出时被车撞伤,10多辆过往车辆都不肯送其进医院,最后一辆公交车将其送往医院,因治疗及时,老太已脱离生命危险。我们大多数人似乎都患上了“彭宇案”后遗症,“彭宇案”正逐渐“上升”为一种“境界”乃至“信仰”,然后成为冷漠怯懦、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通行证,或者说护身符。所以,安徽一位患有肺癌的64岁老人陈尸街头18个小时,成都的几位麻友可对突发疾病倒在麻将桌旁的70岁老人视而不见,南京那位瘫倒在人行道上的九旬老人20分钟内无一行人上前搀扶……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近来安全教育中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民警对辖区住户这样说、父母对孩子这样说。广州火车站的警察也通过广场的广播,反反复复提醒旅客对于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和以老乡为名的人攀谈搭话,也不要轻易将火车票拿出来给陌生人看……
n 政府找不到民间自治的力量,只能依靠城管的严刑峻法?
例如北京城管的职责: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节水管理方面的全部处罚权,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城市河湖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城市停车管理、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工商管理方面对流动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权;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对违法建设的有关处罚权;旅游管理方面对无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行为的处罚权。显然,大部分公共场所的治理都可以归类到城管职责里。
于是,城管发展了一套严刑峻法的执法手段(摘自《城管执法操作实务》)
1、不能轻易放过相对人,要把相对人带上执法车,扭送公安机关,或带回队部。问清是哪里儿女,来这里多久了,为什么胆敢动用暴力抗法,是否知道今天的严重时间应当接受什么样的处罚
2、不要在公众面前控制相对人的暴力执法行为,如果无法避开围观者,就以较为缓和的方式进行。
3、采取安放内暴力的抗法的布局动作,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还应以超短快捷的连环式动作一次性做完,不留尾巴。一旦进入实施,一定要干净利落不可迟疑。要将所有力量全部用上。
政府指定由城管来管理公共场所,没想到许多城市都有部分野蛮的城管胡乱执法,从而衍生了巨大的矛盾,但公共场所的治理也不能放弃,出路在何方?
l 更好的策略
n 公共场所治理的外国样本
治理机制创新
国外社区最突出的制度创新就是市场化和民营化。市场化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社区公共事务的提供者的市场化,二是社区公共产品消费的市场化,即公私部门所生产的公共物品都必须平等地接受市场或者公众的检验,并按照市场竞争规律进行优胜劣汰。民营化意在通过实现社区公共事务产权的社会化,打破政府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垄断,从而削弱政府既得利益集团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在多元化治理主体的经营下,自然形成科学的治理机制。
责任分担机制
在国外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模式中,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责任由原来政府单独负责,转为政府、社区、社会其他组织共同负责。这样,不仅扩大了社会责任的覆盖面,而且大大激发了民间的创造性潜力和建设能量,开发利用了高品质的社区资源。不过,责任分担,并不表明政府减轻了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责任,更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弃责任。这要求政府必须以监察者和指导者身份,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目标、标准、原则去监督各个市场主体的承诺与运行状况,审视社区公共事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社区公众权益和福利的扩大,并调动一切力量,致力于为社区提供有效的、经济的、高质量的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给飞速发展变化的社区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n 国内的公共文明社会运动
媒体报道显示,近年在各个城市的公共场所已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和义工服务。例如曾经在火车站开展义工服务的至少包括:南京,惠州,东莞,南宁,苏州,重庆,成都,上海,福州,青岛,南昌,长沙,柳州,兰州,温州,贵阳,大连,深圳,天津……这一股清新的风气,正在悄悄的和冷漠与自私的歪风斗争,在传统一元化的公共场所治理格局中融入了公民社会的身影。
虽然大多数媒体报道显示是团委或者民政局系统的志愿者组织,但是,事实上更多默默无闻的民间团体也是公共场所治理的推动者。爱在中华,就是其中之一。
l “爱在中华”是倡导公共场所文明的社会运动推动者
n 谁是“爱在中华”?
1. 爱在中华义工队是民间自发的义工服务,服务对象是残疾人为主的特殊旅客,包括老人、孕妇、农民工甚至外国人。爱在中华以旅客的人身安全为主要目的,并不提供给旅客财务的资助,除了个别旅客的特殊需要,一般也不搬运行李。
2. 爱在中华义工队当前的身份标志是:黄色上衣(背后印有:自然自我),黄色帽子,黄色的胸卡(上面印有“爱在中华义工队”),每周日的服务时间是下午1-5点。特殊假日延长。
n 成立的经过?哪些行动?
爱在中华是2008年1月在广州发起,年内多次去火车站服务,2009年春运第二次于广州火车站、第一次于北京火车西站同时开展服务,并取得了连续奋战1个月的惊人成绩,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义工的帮助下安全上车,许许多多的老人和孕妇受到贴身的保护,还免除了人群的拥挤。春运期间,爱在中华最少直接帮助数十万的旅客。2009年2月-12月平均每个季度有2-3次前往火车站服务,特别是国庆节和五一。2010年1月—6月平均每个月有1-2次坚持去服务。从2010年7月开始,持续不间断每周去广州火车站服务。
爱在中华义工队还在倡导BRT的文明,并且透过媒体和网络进一步倡导市民对公共场所治理的参与。
n 人员?结构?动力?
爱在中华的人员主要来自网络报名,年龄在20-40岁为主。其中,在大学生网友的热心参与下,越来越多的大学学生会、团委和社团也主动报名参加。特别是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同学最为积极。
结构:爱在中华义工队的组织结构包括筹款组,影像组,行政组,热线组(负责对外联络,接受报名和咨询),现场组。
动力:报名者的主要动力来自服务本身的意义和良好口碑;小部分源于学分。
n 相关媒体报道
|